麻醉科

专家介绍

更多
张忠其  主任医师
艾国  副主任医师
陈东  副主任医师
何定斌  主治医师
邓伟京  主治医师
麦莹  主治医师
郑玉玲  主治医师
程晓磊  主治医师
黄碧欣  主治医师
陈锦明  主治医师

      麻醉科于1990年成立,为一级临床科室。随着一批批具有临床麻醉专业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医师的加入和成长,科室软硬件设施、理论水平与技术的提高、科室管理理念的持续更新以及各级医师的不断努力,如今麻醉科已形成了门诊麻醉、围手术期麻醉、临床麻醉和麻醉恢复室综合性的临床学科。科室承担了全院所有手术科室的麻醉,每年约实施麻醉近9000余例,镇痛治疗3000余例。从不满一岁的小孩到百岁的老人,从区域麻醉到高难度的外科麻醉管理,在解决疑难危重病人重大手术的麻醉和围手术期管理方面处于先进水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除了麻醉管理我们麻醉科还承担了全院部分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和气管插管的抢救工作。麻醉科医师们拥有丰富的急救复苏的理论和实战经验,以及抢救时分秒必争的强烈意识,挽救了无数珍贵的生命。
      麻醉科技术力量雄厚,人才结构合理,麻醉医生15名,正高级职称2名,副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6名,住院医师5人,麻醉护士2名。现有护士21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8人。本科学历16人,就读硕士2人。学科带头人张忠其主任为麻醉学博士,担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委,佛山市医学会麻醉科医师协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佛山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麻醉治疗技术与工程分会常委,佛山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顺德区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SCI收录5篇,北大中文核心20余篇,主编专著1本,参编1本,拥有发明专利1项,新型实用专利6项 。
      拥有12间标准化层流手术间,进口麻醉机12台,国产麻醉机6部,拥有7台飞利浦监护仪,8台迈瑞多功能监护仪,彩色超声机1台,普通超声机2台,能熟练开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凭静脉或静-吸复合全麻,连续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阻滞,超声引导下臂丛、躯干、下肢等区域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等业务,熟练施行双腔气管插管,深静脉及动脉穿刺技术,喉罩置入,呼末二氧化碳的监测。近年来,在院领导大力支持下,通过与暨南大学政校合作,麻醉科的业务技术与科研能力水平均突飞猛进,手术麻醉病种齐全,其中高龄(最高103周岁)、小儿(最小4月龄)、危重、创伤等疑难病人的麻醉逐年增加并占相当高的比例,合并心肺等多系统疾患的手术病人例数更是常见。麻醉科能满足普外、肝胆、胸外、神外、泌尿、骨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妇产科、烧伤整形等科室的手术麻醉,同时也开展了介入手术的麻醉,并为手术的进行保驾护航,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全面而有力的保障。
      麻醉科十分注重人才培养,科室积极鼓励医师参加各种形式培训,把学历提升、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学术交流做为科室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进修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技术。曾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

 

目前我科的主要技术有:
一、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近年来,超声在区域阻滞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我科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传统的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没有可视化引导,主要依赖体表解剖标志来定位神经,有可能针尖或注药位置不理想而导致阻滞失败;在解剖定位困难的病人,反复穿刺和操作时间的延长导致病人不必要的疼痛。使用超声引导可缩短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提高阻滞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减少神经损伤。
二、DSA介入手术麻醉
      随着政校合作的发展,我院不断引进人才,开展神经介入手术,我科麻醉医生能够为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在开展介入手术时提供更安全的麻醉管理,为患者在接受新技术治疗上保驾护航。
三、无痛分娩技术
      由麻醉医师实施椎管内麻醉,使用最低有效浓度的局麻药,在不影响宫缩的情况下使产妇能够头脑保持清醒,活动正常,较为轻松地完成分娩过程。
四、无痛人流
      针对适合人群、麻醉医生在手术前给予患者注射静脉麻醉药,病人迅速入睡,手术完毕,患者即苏醒,舒适与安全。
五、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
      纤支镜是利用现代高科技,将数万根极细的玻璃纤维组成一根直径仅数毫米的可弯曲的内窥镜,由患者的口鼻插入,通过直接窥视气道和支气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用于胸科手术的双腔气管导管的操作和困难气道的清醒气管插管。
六、多模式术后镇痛技术
      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和多种镇痛方式,由于每种药物剂量减少了,副作用相应降低,镇痛作用相加或协同,从而达到最大的效应。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医疗服务。减轻术后疼痛带来的不良反应。
七、自体血回输技术
       通过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手术中的积血和失血进行回收、抗凝、滤过和洗涤等处理后,回输给患者,及时快捷,有利于患者的抢救。
八、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
      通过BIS监测麻醉深度,适宜的麻醉深度有益于患者围术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能够明显减少麻醉用药和麻醉恢复时间降低苏醒延迟,BIS监测够明显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率,降低术后谵妄风险。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科室医护的共同努力下,麻醉科手术室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科室从传统的麻醉学到围术期麻醉医学,整体有一个飞跃。已形成一支技术过硬、年富力强、朝气蓬勃、团结有为、奋发向上的学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