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静脉滤器是一种保护装置,其形状就像个“保护伞”,通过微创的方法置入腔静脉来“网住”脱落的血栓,主要目的是防止远端静脉的血栓脱落至肺血管,能降低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率。

我院近期完成一例“锁骨下静脉血栓抽吸+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体现了介入团队处理复杂血管病变的诊疗能力

54岁的徐姐(化名)被确诊为腹腔平滑肌肉瘤后,于数月前在其他医院植入输液港并化疗。现顺利结疗,为取出输液港,前来我院就诊。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手术,但术前彩超检查发现,徐姐的右侧颈内静脉输液港附壁血栓形成。
 
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血管内皮损伤、血流速减慢、血液高凝状态、长期卧床、抗肿瘤药物的刺激等,此外导管位置及导管材质等均可增加导管相关血栓形成风险,肿瘤患者更是导管相关血栓的高危人群。

 

经介入科专家刘铭宇博士诊疗认为患者存在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从而危及生命的风险因此在取出输液港前,有必要先行上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的抽栓。手术路径宜选择从股静脉逆行至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但若先抽栓则容易导致血栓脱落,若先放置滤器再抽栓时,导管在滤器中通过有可能导致滤器滑动、偏移或者滤器的固定爪损伤上腔静脉。因此,决定以双侧股静脉为入路,一侧先放置滤器固定暂不释放,一侧进行抽栓,并在滤器的保护下行输液港取出。

 

 
 
 
 

 

 
 
我院介入手术团队通过造影确认右锁骨下静脉血栓,由于血栓形成已有时日,此种血栓溶栓效果不佳,因此,通过外周专用血栓抽吸导管连接负压吸引泵,持续且稳定的负压抽吸下抽出暗红色血栓,进一步提示置入上腔静脉滤器的必要性。手术由介入科负责人刘铭宇博士主刀,单志斌副主任医师与严子建主治医师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将输液港周围血栓抽吸干净,并将输液港取出。本例复杂手术的成功,为我院第一例锁骨下静脉血栓抽吸+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体现了介入团队处理复杂血管病变的能力。
 
 

 
血栓形成是机体对置入血管内异物(导管)的一种反应,因而在条件允许时,应鼓励患者使用非药物措施预防血栓,包括置管肢体早期活动、正常日常运动、适当的肢体锻炼和补充足够的水分等。

 

学科介绍

我院介入科成立于2022年5月,是容桂地区率先开展外周血管介入、综合介入诊疗的医疗团队之一。介入科目前共有医护人员共5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3名。

介入科下辖介入手术室1间,拥有飞利浦 UNIQ FD20数字剪影血管造影系统(DSA)1台、MarK 7 Arterion高压造影注射系统、飞利浦除颤仪、多道生理监护仪等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主要承接心血管介入、肿瘤综合介入、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及非血管介入诊疗等。介入科独立常规开展外周血管介入、综合介入诊疗项目有:

  1. 全身各部位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如肝癌、肝血管瘤等)。

  2. 外周血管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如咯血、消化道出血、肝脾等脏器破裂出血、血尿、产后大出血)。

  3. 外周血管缺血性疾病及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动脉血栓形成等)。
  4. 主髂动脉瘤及主髂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如主髂动脉瘤及夹层等)。
  5. 部分妇科疾病的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斑痕妊娠等)。
  6. 肾性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等。
 
介入科及介入手术室是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疗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介入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专家简介

 

 

 

 

创建时间:2024-05-16 18:00

狙击“沉默杀手”静脉血栓,介入有“利器”——腔静脉滤器保护伞下的输液港取出术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