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士站前,小梁(化名)夫妇抱着出生 6 天的宝宝向医护人员道别。丈夫声音里还带着初为父的哽咽:“怀孕以后这颗心就没敢放下过,现在终于能踏实喘口气了。” 阳光透过走廊的玻璃窗,在医患相视而笑的脸庞上投下暖融融的光斑,那股悄然涌动的暖意,仿佛能融化世间所有的焦虑与不安。

 

 

 
 
 
 
 

时光倒回孕早期那个令人窒息的午后,当 “子宫肌壁间实性低回声团(92×75×84mm³)”的诊断结果出现在报告上时,小梁感觉全身的血液瞬间凝固了。医生指着影像解释:这颗占据子宫右侧肌壁的 “巨礁”,如同潜伏在孕育生命温床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流产或早产的危机。从那天起,产科医护人员便成了她孕期航程中的护航者,一次次产检、一遍遍叮嘱,用专业与耐心为她筑起抵御风险的堤坝。

预产期临近,入院查体显示胎头高浮,超声检查发现肌瘤已增至 101×91×91mm³,并且牢牢占据子宫下段,像一块顽固的巨石阻挡着胎儿下降的通道。这无疑给分娩之路设下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面对这例复杂棘手的病例,产科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超声科、妇科、麻醉科的专家们围坐在一起,“若先行剖宫产,肌瘤可能干扰子宫收缩,引发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若同期剔除肌瘤,又要在保障胎儿安全的前提下,精准避开丰富的血管网,稍有不慎就是双重风险。” 讨论声此起彼伏,每一种方案都经过反复推敲,最终敲定 —— 由超声科全程定位指导切口选择,行剖宫产术的同时实施巨大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详尽的术中出血应急预案也同步制定完成,为手术安全筑起多重防线。

 
 

 

手术当天,手术室的灯光亮起,像无数双专注的眼睛。麻醉科医生精准实施麻醉,为手术创造了平稳的开端。产科主任黄国伟主任医师、何雁红副主任医师、曹玉英副主任医师默契配合,顺利取出新生儿。当那声冲破羊水包裹的清亮啼哭骤然响起时,监护仪的滴答声似乎都柔和了几分 —— 新生儿评分满分,小小的拳头攥着空气,像是在宣告这场生命保卫战的首阶段胜利。
来不及沉浸在新生命诞生的喜悦中,医生们立刻投入到肌瘤剔除的硬仗中。术中可见巨大黏膜下肌瘤占据约一半宫腔,血供丰富,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黄国伟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巧,仔细分离肌瘤与周围组织,精准止血,成功将巨大肌瘤完整剔除。在加强子宫收缩的基础下,同时还予以改良式子宫缝合术和子宫动脉结扎术等多种措施预防产后出血。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量500ml,母子平安。
 
出院那天,看到新生儿在母亲怀中安睡,阳光洒满每个人的笑脸。这场跨越整个孕期的守护,不仅见证了新生命的诞生,更彰显了医者仁心与多学科协作的力量——当医学的严谨与人文的温暖相遇,便能在生命的险滩上,架起一座通往希望的桥梁
 
专家简介
 

 

 

 

图片
图片

 

 

 

 

创建时间:2025-08-14 18:23

一场跨越 “宫内巨礁” 的生命护航

浏览量:0